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英國《華聞周刊》報道膠原蛋白,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草根移民的經歷和體會,我覺得五味摻雜一點都不為過。正如前階段熱播的電影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,講述的就是一個典型移民家庭的例子:主人公弗蘭克曾是北京著名的外科醫生,移民美國後無奈當起了司機,雖然住著別墅,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,卻遺失了他最初的夢想。藝術源自生活,而現實中的移民故事決不遜色於電影,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微小說。
  移民讓我變成汽車借款夾心餅
  受訪人:劉洋;年齡:33歲;移民國家:加拿大;出國前職業:公信用貸款務員;出國後職業:公司職員
  山美水美人不美,這可能是多數在國外留學工作過的人,對他鄉生活不約而同的評價。談到因國外無聊生活而抓狂的抗癌食物感受,劉洋似乎比其他人更有發言權。
  畢業於北二外的劉洋,曾在家鄉政府部門工作。為了追求從小的留洋夢,他毅然決然辭去了眾人羡慕的“鐵飯碗”,隻身來到加拿大。憑藉不懈的努力,劉洋被加拿大名校卡爾頓大學貿易辦公室出租專業錄取。可人算不如天算,碩士畢業後他“幸運地”趕上了2007年的金融危機。最終,他不得不找了份與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工作,落腳多倫多周邊的衛星城。一年後拿到綠卡,貸款買了房子。
  按理說,故事到了這裡應該算是個happy ending(美滿結局),可劉洋漸漸發現,這裡的生活實在太無聊了。“很多人說,加拿大其實更適合老人居住,這話一點都不假。加拿大什麼都不缺,就是生活節奏慢,吃飯慢,走路慢,連快遞都慢……而且這裡‘人煙稀少’,走在街上,我經常連個人影都看不到。”畢業兩年後,劉洋帶著他的加拿大綠卡,重回家鄉。
  回國後的劉洋,猶如美國電影《肖申克的救贖》中剛從監獄里放出來的老Brooks一般不知所措:買不到不含咖啡因的無糖飲料;面對車水馬龍,不知該如何過街;陪同家人到大型超市置辦年貨時,他終於崩潰了,“我的天啊,全多倫多的人都到這兒來了嗎?”
  或許生活中的不適應可以慢慢調整,可入鄉隨俗的工作態度卻很難速成。首先,劉洋發現自己在家鄉已無用武之地。“我畢竟讀的是加拿大名牌大學,老家關於貿易的高級職位太少,看來要想在國內發展,恐怕還要去一線城市。”
  於是,他又從老家跑到北京,並很快在一家國內貿易企業謀到一份職位。不料他的海歸身份和高學歷,沒能成為他平步青雲的推動劑。相反,那種從完全不知名的專科學校畢業的人,憑藉三寸不爛之舌,很快成了他的上司。
  最終,他被這家企業辭退了。“有一單生意出了失誤,是我們這組做的,但是其他組員都不承認過失,我就主動跟上司承認了。”當問及為何沒像其他人一樣保持沉默時,劉洋是這樣告訴記者的:“我拿了公司的薪水,就有義務為公司負責!”
 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做貿易。做了三個月後,這次換他主動辭職。究其原因,則是國內的人情世故讓劉洋喘不過氣來。他告訴記者,雖然外企的競爭環境相對公平,但他還是常常被人整。懷著巨大的心理落差,劉洋打算春節過後,重返加拿大。1
  女兒在哪,家就在哪
  受訪人:張阿姨;年齡:50多歲;移民國家:新西蘭;出國前職業:電視臺記者;出國後職業:家庭主婦
  都說國外生活節奏慢、壓力小,適合老年人,張阿姨卻不以為然。雖然50多歲的年齡稱不上老,但移民後張阿姨卻深切感受到,適應能力弱給她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。而說起移民動機,還要從讓女兒小惠留學談起。
  全家決定讓女兒來新西蘭讀高中時,還是幸福的三口之家。當她辦好留學的所有手續、即將上路時,她爸爸突患腦溢血去世了。幾經周折,張阿姨和親戚們大會小會沒少開,最終還是決定把孩子送出國,也算是完成丈夫臨走前最後一個願望。
  那時的張阿姨,聽不得別人說有關孩子的一切,哪怕是別人家的孩子也不行,聽到了就會淚流不止,哽咽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唯一讓她欣慰的,是女兒在新西蘭過的還不錯。
  由於女兒年齡小,張阿姨托中介找了寄宿家庭。所寄宿的人家既是監護人,又是保姆,女兒的吃喝住都由這戶人家安排。戶主夫妻倆對小惠很好,飯菜總是讓她覺得可口。而剛出國的小惠覺得,媽媽交給寄宿家庭那麼多錢,唯有多吃才能找補回來,結果第一次放假回家時,小惠比出國前胖了整整20斤。
  小惠大學畢業後,曾提供她寄宿的夫妻倆帶著孩子,舉家遷往英國,並把他們經營的超市兌給了小惠和她男朋友。小惠的男友老家在江浙一帶,做的是家族生意,於是他們在新西蘭搞起了代銷。後來生意越做越大,倆人每天起早貪黑都忙不完,再加上小惠想母心切,便把張阿姨接到新西蘭同住。
  張阿姨告訴記者,“我本來沒打算在這長待,但父母早就不在了,回國也就我老哥一個,沒啥牽掛。而且那會孩子跟我說,當時想移民還容易些,以後政策一定會緊縮,到時候想移都移不了啦。更何況我實在不想再和孩子分開,既然孩子想移民,那就移吧。”
  移民初期,張阿姨還挺高興,新西蘭到處綠樹成蔭,感覺空氣都是甜的,是躲國內霧霾的好去處。可時間一久,張阿姨就不習慣了。“除了姑娘姑爺,我誰也不認識。不在這工作、學習,沒有同事同學,也沒啥機會認識人。有時我真想國內的人,想我那幫姐們兒、老鄰居,連原來單位整過我的人都想……”張阿姨覺得,移民還是更適合年輕人。
  日本,想說愛你不容易
  受訪人:王吉鵬;年齡:25歲;移民國家:日本;出國前、後職業:學生
  有人認為移民更適合年輕人,但王吉鵬告訴我,移民海外的年輕人也有他們的難。
  吉鵬到日本前,王媽媽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四年。出國前,王媽媽曾與發小一同開飯店,由於比較熟悉餐飲業,到日本後她一直在餐館打工。
  “當時出國就是希望能找到好的就業機會,目前來看,現實沒讓我們失望。中肯地講,還是在日本的生活狀況更好。在這裡,只要不懶都會過的不錯。像我家,雖然媽媽每天都很辛苦,要從中午工作到晚上,但我們在日本已經買兩套房子了。”
  凡事有利就會有弊,作為外來人口,“另類”文化無時無刻不衝擊著他們的大腦,本以為同為亞洲國家,思想差異不會太大,但沒想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同樣是談何容易。
  王吉鵬給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:和日本朋友一起打球,中場休息去買水,如果在中國,朋友間一般不會要錢,畢竟一瓶水也就100日元(摺合人民幣7元左右),但是日本人就不會這樣。好吧,既然你們如此親兄弟明算賬,那我買水的錢你是不是也該主動給我?不給錢,你是不是應該回請我啊?可日本小伙伴沒有這樣做。“日本是個文明程度很高的民族,但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和中國人很不一樣,有些甚至讓人難以接受,起碼我這個年齡的接受不了。”
  兩年前,王媽媽帶著吉鵬去入國管理局(Immigration Bureau)申請入籍。但由於日本法律要求,只有在境內生活五年及以上的外來人口,才有資格申請入籍,可吉鵬當時在日本只生活了四年,因此申請被駁回。而王媽媽則是由於語言問題,未通過審核。王媽媽告訴記者,“我都一把年紀了,現在聽說沒問題,已經很不容易了,還要求我讀寫,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嘛。”同時王媽媽表示,現在“日中兩國”關係惡化,母子倆的護照是永住,隨時回國或者回日本都方便,慢慢便放棄了入籍的打算。
  王吉鵬也認為,他現在還是學生,都能強烈感受到難以融入當地人的圈子,工作後只會愈演愈烈。日企有一套自己的工作體系,和國內不同不說,壓力還很大。“想融入這個社會,成為其中的一份子,並得到大眾的認可,我不能說做不到,但是很難。”而且出來時間越長,他越眷戀自己的家鄉,始終還是想回國發展。
  拿什麼拯救你,移民後的家庭
  受訪人:老李;年齡:48歲;移民國家:美國;出國前職業:房產開發商;出國後職業:不詳
  說起草根移民,一個難到“家”的故事最先搶占了記憶山頭。
  初見老李是在我讀大學的時候,我和媽媽去機場接機,飛機晚點,一行人失望地等待。突然出口處有人與媽媽打招呼,大家立刻興奮起來。原來,那一家三口是媽媽的老朋友。媽媽說,他們最近在辦美國移民,正忙得焦頭爛額。
  當時聽到移民,辦的又是美國,我好一陣羡慕嫉妒恨啊。但當為了本期稿件再次聯繫老李時,聽到的卻是個讓人出乎意料的故事。
  過來人都知道,辦全家移民可不是個小的工程。誰先出去,再辦誰,誰最後撤;資金啊、積分啊、條件啊、緣由啊;賣房子、賣車、告別,等等等等。幾年耗費的心血、時光、機票、銀子,不是幾個不眠夜就能商討完的,不是幾次國內外往返就能搞定的。再加上地球兩邊的思念、擔憂,甚至恐懼,每個人似乎都經歷了一場煉獄,決不是一把心酸淚就能概括周全的。
  老李說,全家移民後的異鄉團聚,遠沒有期待中的那麼天長地久,好像還沒解過來乏,他和妻子就離婚了。提起這個,老李有些氣急敗壞地講道,“你說,出去以後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,處處裝成一副土豪樣,好像她身上有多大生意似的!人家也整不明白她有多少錢,到處都有人接待她,‘搶’她為人脈。那奢侈品買得沒完沒了,一般的地方人家都不去,清一色高檔場所。你說這日子還能不能過?都不如不移民了,不出去她哪能這樣!”
  在他看來,移民難,天下盡知,而保全家庭,才是萬難之首,只不過是發生的多,傳出去的少。在移民家庭中,離婚的不在少數。無論是全家一起出去,還是一人先行,都很難打贏家庭保衛戰。即便是勝利了,精神上完全沒有“走私”的,又有多少呢?刀耕火種,等成了外國公民,家也不存在了。老李自嘲地說:“移了回民,就是到美國領了份精美的離婚證書!”他現在總是和朋友反思,這場移民到底值不值……
  移民就要早做準備、一步到位
  受訪人: 楊曼;年齡:24歲;移民國家:加拿大;出國前、後職業:學生
  青少年草根移民一般走的是留學、永居,再移民的發展路線。雖然這樣可以在移民前更深入瞭解所選國家,但無論在金錢還是時間方面,都是個巨大的開銷。因此,移民加拿大的楊曼沒有選擇相同的道路。楊曼坦言,最初有出國的念頭是她上初中的時候。但是老爸老媽合計後,發現當時出國的花銷比上大學後直接辦移民還大,於是果斷放棄。此時,楊媽媽開始了她在異國的事業,為女兒今後移民鋪路。
  高中後,楊曼早早著手辦理移民手續。雖然此時移民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,可中介機構還是不夠成熟。儘管她已按材料清單做了準備,但還是經常被通知缺這少那的。最要命的是這些手續不能在當地辦理,需要去北京遞交,於是楊曼化身運輸大隊長,不斷往返於北京和老家之間。而出入境管理局正式審核申請時,楊曼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。
  之後又經過歷時兩年的辛苦等待,楊曼終於懷揣著永居身份,踏入了她的第二故鄉——渥太華。又過了五年,綠色的護照小本本順理成章地躺在了楊曼手上。
  楊曼的移民路稱得上是順風順水,儘管整個過程耗時長,但是由於提前做了國內外的準備,因此沒有耽擱計劃。相反,有些同學上了大學後才著手辦理,直至畢業都沒申請下來,這樣他們就很被動,畢業後不知是該找工作,還是單純地等待。
  即將畢業、離開校園的楊曼表示,有了加拿大護照,她找工作時可被優先考慮,如果想去其他國家學習、工作、生活都很方便。最後,楊曼興奮地告訴記者,她打算在今年聖誕節時到倫敦旅游。“聽說英國旅游簽不太好辦,有了加拿大護照,我省去了許多麻煩。” (袁帥)
(原標題:五位草根移民的酸甜苦辣咸:移民故事不遜於電影)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82whnsz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